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有毒植物苍耳的研究进展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苍耳(Xanthium sibiricunPatr)俗称羊带归、疔疮草、野茄子、粘粘葵、苍子棵等。是菊科(Compositae)一种重要的有毒植物。该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白色短毛。茎直立,粗糙,有紫色斑
0 引言 苍耳(Xanthium sibiricunPatr)俗称羊带归、疔疮草、野茄子、粘粘葵、苍子棵等。是菊科(Compositae)一种重要的有毒植物。该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白色短毛。茎直立,粗糙,有紫色斑点,上部有分枝,叶互生,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聚生,花单性同株,瘦果2,倒卵形,包藏在有刺的总苞内。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常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田边等处。因其总苞具钩状的硬刺,常粘附于家畜和人体上,故易于散布[1-2]。长期以来通过对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发现该植物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抗炎与镇痛等药理作用。另外,在农业上还具有较强的抗虫、抗真菌活性等一系列可开发利用的价值,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 化学成分研究 多年来,人们对苍耳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已经证实,该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倍半萜内酯、不饱和脂肪油和苷类,其中倍半萜内酯类为主要活性成分,苷类化合物为有毒成分。 1.1 苍耳叶 苍耳叶中主要含有黄质宁(xanthinin),苍耳明、苍耳醇、植物甾醇、三萜醇,乙酰衍生物和胆碱[3-5]。周琼等[6]采用HPLC和LC-MS对苍耳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了分离和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4β,5β-环氧苍耳素-1α,α-内过氧化物,分子式为C15H18O5。苍耳叶中还含有挥发油成分为d -柠檬烯(d-li monene),萜品油烯(terp inolene),β-石竹烯(betacaryoPhyllene),香芹醇(carveol),α-紫罗兰酮(al-phaIonone),散花烃(p-cymene)等[7]。 1.2 苍耳茎 张晓琦等[8]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苍耳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其中含6种化合物,分别为:β-豆甾醇(β-Stigmasterol)、为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东莨菪内酯苷(Scopolin)、羽扇豆醇十六酸酯(Lupeol palmitate)、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及二十七酸(Heptac-osanoicacid)。 1.3 苍耳子 对苍耳子的研究较多,所含化学成分也较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油、倍半萜内酯、糖苷类、脂肪油和酚酸类化合物等。 1.3.1 挥发油成分 郭亚红等[9]运用GC-MS联用技术,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苍耳子挥发油中经提取出17种成分,分别为:壬醛(nonanal)、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 phyllene)、α-古芸烯(α-gurjunene)、2-壬烯醛(2-nonenal)、2Δ-癸二烯醛(2Δ-decadienal)、β-芹子烯(β-seliene)、十五烷(pentadecane)、十六烷(hexadecane)、十七烷(heptadecane)、十九烷(nonadecane)、二十烷(eicosane)、二十一烷(hen-eicosane)、2,6,10,14-四甲基十五烷(2,6,10,14-tertamethlpentadeca-ne)、2,6,10,14-四甲基十六烷(2,6,10,14-tertamet-hlhexadecane)、十八烷醇(octadecanol)、十九烷醇(nonadecanol)、二十烷醇(eicosanol)。 1.3.2 倍半萜内酯成分 倍半萜内酯为苍耳子中含有的一类重要化合物,主要为愈创木烷型和裂愈创木烷型。包括苍耳素(Xanthatin)、苍耳明(Xanthumin)、苍耳醇(Xanthanol)、异苍耳醇(Isoxanthanol)、黄质宁(Xanthinin)等[1]。 1.3.3 糖苷类成分 苍耳子苷类主要有苍术苷(Atractyloside)与羧基苍术苷(Carboxyatrac-tyloside),胡萝卜苷(daucostero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东莨菪内酯苷等。其中苍术苷与羧基苍术苷为苍耳植物体内主要的有毒化学成分[10-11]。 1.3.4 脂肪油类成分 脂肪油是苍耳子的主要组成成分。黄文华等[12]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发现,苍耳子干燥果实含脂肪油9.2%,其脂肪酸中含亚油酸64.2%、油酸26.8%、硬脂酸3.63%、棕榈酸5.32%。 1.3.5 酚酸类成分 韩婷等[13]对苍耳子中酚酸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分离并测定了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以及咖啡酸和阿魏酸等。 2 药理学研究 传统医学中,苍耳草常用来治疗鼻炎、麻风病、肠伤寒等,现代医学中,苍耳则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网址: http://www.zwbhxbzz.cn/qikandaodu/2020/0901/333.html



上一篇:烟台市虫业协会成立
下一篇:广西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植物保护学报投稿 | 植物保护学报编辑部| 植物保护学报版面费 | 植物保护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保护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植物保护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