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教学设计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教材中占的内容比重不多,却是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热情,通过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教材中占的内容比重不多,却是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热情,通过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和运用一些探究实验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氛围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构、理解和应用。

一、课上教学和课前探究整合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这两个实验尤为重要,教师在开展实验活动中可以更加全面地探究,采用课上和课前相结合的方式,课前注重学生对实验的自主设计和准备,课堂侧重实验检验、展示、分析和讨论。

(一)课前自主探究

布置学生分组选择探究主题,以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方案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除了最后的实验检验环节,完成其他的前期实验过程,并预测实验结果。课前自主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既可以参照教材上的参考方案探究,也可以自行设计方案。这既给予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课堂的时间。为避免学生探究方案和思路出现偏差,教师在课前探究的指导跟进非常关键,确保学生少做无用功,也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课堂展示交流

相关合作小组代表上台汇报,1~2 名学生介绍设计方案,同组的学生根据介绍,现场同步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并根据实验的结果得出该组的探究结论。学生在课前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交流探究方案和结果,小组内合理分工,有解说的,有演示的,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现场得出本组的探究结论,既巩固了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流程,也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处理好不同探究之间的关联

教师应充分挖掘各实验之间的联系,适当地融合兼并,最终通过一个实验解决几个探究主题,或者由一个探究实验引出其他关联的主题。比如,“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植物呼吸作用产生水”“所有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进行”这5 组探究主题原本似乎都是独立的,可以分别设计实验研究,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学生在设计实验中的一些“失误”,或对已有的实验方案进行细微的调整,或关注实验过程中一个细节变化,可能一下子就解决了一连串的问题。

案例一:

在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小组使用的是透明的白塑料袋(教师也可以在课前特意安排一组),并且没有进行其他遮光处理,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石灰水浑浊现象不显著,学生讨论并分析原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很快便能分析出原因:在没有遮光处理的情况下,植物的叶片不仅能进行呼吸作用,可能还会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消耗了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故而实验结果不明显。这样,教师巧妙地运用学生设计方案的“失误”,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个重要知识点联系起来。通过讨论得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区别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进行。利用同一个实验过程中的所谓“失误”,使该探究过程充分展开,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做了一个初步的对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会更加注意每一个细节问题,体现实验的严谨性。

案例二:

同样是关于“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的探究,老师只要对实验方案做调整就可以帮助解决“所有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的问题。具体如下:实验过程与刚才学生设计的实验基本一致,只是将菠菜换成了刚刚萌发的种子,其他过程不变。预期实验结果:同样是实验组变浑浊,对照组不变浑浊。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不含叶绿体)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植物的呼吸作用不需要叶绿体参与。并进一步向学生介绍:所有的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该环节充分考虑到课堂时间,不需要让学生设计和演示实验过程,而是通过教师直接介绍、演示和引导(1~2分钟实验就可以演示介绍完毕),既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又提高课堂效率,为其他重要内容的展开,节约宝贵的时间。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网址: http://www.zwbhxbzz.cn/qikandaodu/2021/0426/633.html



上一篇:植物腊叶标本在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绿蓝色空间暴露绿蓝色健身对儿童青少年认知功

植物保护学报投稿 | 植物保护学报编辑部| 植物保护学报版面费 | 植物保护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保护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植物保护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