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低浓度除草剂对植物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除草剂是全球第一大农药类型[1]。随着单一作物及抗除草剂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除草剂因省力高效、适合机械化操作,其需求量依然在增加[2-3]。然而实际施用时并非全部施用

除草剂是全球第一大农药类型[1]。随着单一作物及抗除草剂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除草剂因省力高效、适合机械化操作,其需求量依然在增加[2-3]。然而实际施用时并非全部施用量,甚至仅有40%的施用量能够实现药效,其余随风、水形成低浓度除草剂扩散到农田周边非靶标区域[4]。农田周边的休耕地等半自然生境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维持生物多样性、为农业传粉者和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5-6]。除草剂,包括低浓度除草剂对农业生态系统中非靶标区域的生物群落的影响已受到关注,但是其生态风险尚未得到充分评估。除草剂生态风险研究将科学地支撑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决策[7]。

植物是食物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生态系统更高营养级维持、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8-9]。线虫是土壤动物区系中最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能驱动和调控土壤养分循环和物质转化,其群落组成和功能群结构可以反映土壤质量及自然和人为扰动状况,被视为环境指示生物[10-13]。针对除草剂包括低浓度除草剂对农业生态系统中非靶标区域(如田埂、休耕地)中植物群落的影响开展了少量研究,不同类型的半自然生境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14-16]。除草剂对土壤线虫的影响包括直接毒性作用,以及除草剂抑制地表植被生长而造成土壤线虫营养缺乏的间接影响[17]。研究低浓度除草剂对农业生态系统半自然生境中植物和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将从地上和地下生物的响应更加全面地揭示低浓度除草剂的生态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田转变成休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本研究选取我国北方一处休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控制试验喷施低于大田推荐剂量的除草剂,对比分析不同低浓度除草剂对植物及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以期为评估低剂量除草剂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概况与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大田控制实验,位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顺义实验基地。该基地位于北京市(39.4~41.6°N、115.7~117.4°E)顺义区赵全营镇,属于典型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80%降水集中在6—8 月,年均降水量655 mm,年均温13.4 ℃,全年无霜期180~200 d。实验田占地约1 500 m2,于2011—2013年种植玉米和油菜,未施用农药,2014 年3 月机械匀地使土壤处于匀质状态,未开展农业种植。样地植物群落主要物种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藜(Chenopodium album)等。样地土壤为潮土,pH 为7.5,土壤有机质含量为6.93 g·kg-1。

选取我国北方旱地农田广泛使用且除草机理不同的两种除草剂,即莠去津(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和苯磺隆(山东侨昌化学有限公司生产)。莠去津是一种用于土壤和叶片处理的三嗪类除草剂,除草机理是与光合作用电子传递系统中的质体醌结合位点结合,抑制光合作用,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18-19]。苯磺隆能快速被植物的叶片吸收,抑制乙酰内酯合酶,该酶是生物合成支链氨基酸的关键酶[20]。两种除草剂浓度设定均依据产品推荐大田施用剂量设定。

2014年4 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实验,共设4 个小区(即4 次重复),每个小区内分别设置7 个处理,分别为未施用除草剂而施用等量清水的空白样地(CK)、大田推荐剂量莠去津(1 200 g·hm-2,以有效成分计)处理样地(A1)、大田推荐剂量50%的莠去津(600 g·hm-2,以有效成分计)处理样地(A2)、大田推荐剂量25%的莠去津(300 g·hm-2,以有效成分计)处理样地(A3)、大田推荐剂量苯磺隆(22.5 g·hm-2,以有效成分计)处理样地(T1)、大田推荐剂量50%的苯磺隆(11.25 g·hm-2,以有效成分计)处理样地(T2)、大田推荐剂量25%的苯磺隆(5.63 g·hm-2,以有效成分计)处理样地(T3),每个小区内不同处理样地随机分布,共计28块处理样地。每个样地为3 m×5 m,样地间距离2~3 m。2014 年6 月20 日进行除草剂的喷施处理,与华北地区夏玉米施用除草剂时间一致。在喷施除草剂时,各处理样地四周搭建高度1.5 m 塑料薄膜隔离带,72 h 后拆除,防止除草剂扩散导致各实验处理间产生相互影响。采用手动农药喷雾器进行喷施(NS-5,Worth生产,上海),喷头压力为2×105Pa。

1.2 样品采集与物种鉴定

实验在除草剂处理30 d 后进行植物样方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21-22]。每个处理样地内分别随机选取3个50 cm×50 cm 植物样方,样方距离样地边缘>1 m,记录物种种类、数量,依据《中国植物志》(http:///frps)鉴定物种。每个处理样地内用五点取样法取土样,除去地表凋落物层取0~10 cm 表层土壤,除去植物残体、石块等杂物,土样充分混合后四分法取土。称取100 g 鲜土样,采用改进的Baermann 浅盘法分离提取线虫[23]。在体视显微镜下对线虫计数,并转换为100 g 土样中线虫数量[23]。在不同处理样地提取的线虫中随机取100条(<100条取全部个体),依据《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24]鉴定。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网址: http://www.zwbhxbzz.cn/qikandaodu/2021/0707/703.html



上一篇:花镜景观设计以成都市植物园为例
下一篇:滴灌施药导向控制害虫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

植物保护学报投稿 | 植物保护学报编辑部| 植物保护学报版面费 | 植物保护学报论文发表 | 植物保护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植物保护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